漢時中國有兩個“治山”,一在福建福州,一在江蘇六合。福州的“冶山”其位置在東部,所以也稱“東冶”?!稘h書》說:“漢高祖五年以亡諸為閩粵王,都東冶。”“東冶”即福州治山,為屏山南麓一小山阜,相傳春秋時歐冶子曾經在此鑄劍,故名。1989年在城直街21號、22號民宅廚房邊發現有“冶山古跡”摩崖石刻。福州有“三山現,三山藏,三山看不見”之說。治山為“三山藏”之一。
歐冶池
治山上有“歐冶池”,據說是歐冶子鑄劍淬火的地方,所以又稱“劍池”。《三山志》說:“唐元和年間,僧惟干浚池,得銅刀劍環數枚送武庫。當時冶灶猶在竹林間者?!彼悦餍飒У摹兑背菓压拧吩娪小耙褂隁W池古劍鳴”之說。元泰定五年,于歐冶池畔立石刻碑曰:“三皇廟五龍堂歐冶官地”。歐冶池收為“官產”。其時池周圍有數里,池畔建有利澤廟、劍池院、歐冶亭等。歐冶亭為宋熙寧年間福州知州程師孟所建。程有《歐冶亭序》說:“……于是亭閣其上,浮以畫舫,可燕可游,州人士女,遂為勝概。”為福州的一大勝景。宋狀元黃裳有《歐冶池》詩說:“人隨夢電幾回見,劍逐云雷何處尋?惟有越山池尚在,夜來明月古猶今。”明張時徹也有《宴集劍池》詩云:“石徑緣青嶂,朱筵敞翠微。采蓮牽水荇,移舫亂云衣?!彼馍缴?,樹綠花紅,朱筵華宴,紅男綠女,令人眼花繚亂。
但明之后多為民居所占,僅存半畝方塘,明成化十五年“歐冶亭”被鎮守太監盧勝移至“歐冶池”之西,不久為風雨所圮,直到清道光八年才購民居重浚并擴大“歐冶池”,重建“歐冶亭”于池之南。疏通水源,壘砌石駁岸,并在池中建一座八角“劍光亭”。池北建石舫和喜雨軒。軒前砌有月臺,護有石欄桿,并有曲橋通“劍光亭”。池之西圍以鐵欄桿,種花植樹,郁郁蔥蔥,既為古跡,又作勝景,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